13907976620
随笔
当前位置:首页>>个人随笔>>随笔
尴尬的传承,无奈的叹息---胡敦麟
作者:胡敦麟   时间:2016-06-27 17:12:57  来源:未知   浏览 :679次
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,没有美仑美奂的动漫特技,没有地动山摇的音响特效,没有摄人心魄的视觉冲击,就象盛夏的中午,喝了一杯白开水,淡淡的,无色无味,但肾上腺素亢奋的冲动和激情却在奔腾,经久不息。 
电影《百鸟朝凤》讲述新老两代唢呐艺人焦三爷和游天鸣,在社会变革、人心浮躁的年代里,对传统技艺的坚守,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以及对现实宁折不弯的秉性。遗忘、失落,绝唱,关注,恐怕是作品想表现的深层次的东西。该片在影院排片前的调查中只有几千人的关注度,上演7天票房收入300万元,与其他电影动辄几万、几十万的关注度和轻松“破亿”的收入相比,这种阳春白雪式的小众文艺电影,曲高和寡,问津者廖廖。 
       就象电影本身,除了敬佩于那份执着,感动于那份情怀,剩下的只是沉重的叹息。 
       时代的变迁兴衰,是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,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。 
       电影所表现的唢呐技艺从辉煌到没落的过程,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诸多民间技艺从辉煌到没落的宿命。 
       当唢呐与西洋乐器碰撞,你选择的是古老的唢呐还是尽显潮流的西洋乐器?答案不言而喻。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朋友,学习高雅飘逸的古老乐器如古筝的人很少,学习土得掉渣的唢呐技艺的打着灯笼难找,而学现代乐器如钢琴、电子琴的人数不胜数,多如牛毛。 
       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学习西洋乐器而不传承中国的古老技艺?因为古老技艺缺乏生存的土壤。西洋乐器音色丰富,音域宽广,刚柔并济,惟妙惟肖,令人心旷神怡,不仅是一场听觉上的盛宴,还有国际认证的等级考试;而大部分中国的古老乐器,音色单一,呕哑嘲哳,难以产生心灵的共鸣,除了兴趣和业余爱好,不知道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起什么作用?无法存活的技艺,只能埋没和淘汰,最后走向没落和死亡。就象影片中的游天鸣,历经磨难和艰难,学成之后才发现,唢呐在这个世界已经无人欣赏。 
       唢呐只在红白事中吹奏,在农村才有市场和尊严,而在城镇,西洋乐器雄霸江湖,独领风骚,无乐器能与之匹敌。当古老的中国乐器与西洋乐器碰撞,唢呐的尊严和地位就会变得无足轻重,可有可无,烟消云散是历史的必然。 
       唢呐如此,中国其他的古典技艺是否同样的悲催和命运堪虞呢? 
       譬如汉字。中国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。汉字的简化、象形、词语、成语及其相应的内涵有着通俗易懂的直白和延伸,但在新时代,传统的汉字词语、成语被网络用语弯道超车,直接秒杀和征服。“屌丝”、“然并卵”等诸多新词使用频率荣登榜首,不接受、不使用的下场是无人欣赏,直接淘汰,这就是遵从古典,不与时俱进的下场。 
       可见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在民生浮躁的背景里,任何技艺,任何产品,任何服务,必须得到社会认同,必须有人购买,才能体现其价值和附加值,才有传承的可能和必要。 
缺乏生存背景,只能徒留一声叹息。技艺再好,无人聘用,无人喝彩,只能留下一个背影,在清风飞扬的黄昏,孤独无助地吹着唢呐或竹萧,任凄凉的声音穿破云层,飞向穹窿。 
       《管子.小匡》中说:“工之子常为工”,表明古时生产技艺以父传子的方式进行,只传子不传女,许多技艺被视为传家之宝。这种家庭世袭的传承方式,明显有着技艺高超的特色。 
       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中,存在刺绣、手工扎染、皮影戏、竹篾、彩塑、贝雕、蜡染、修锁等技艺,但在时代的冲击下,还有哪些能够传承或正在传承的? 
       陶瓷在中国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,同为传统技艺,为什么传承至今还能够兴旺繁荣?除了懂得欣赏之外,叹为观止的技艺是生命力持久的有力保障。陶瓷在久远的历史中创立了近代的陶业学堂,从教育体制上改变了父子相传、师徒相授的唯一传承途径,这就使传统的陶瓷技艺桃李满天下,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 
       儒家思想的传播可以借助于孔子学院,为什么传统技艺的传播不能设置一个学院予以承载和发扬?仅靠民间个体的微弱力量去挽救、去传承古老的技艺,只能说是杯水车薪,以卵击石。那些正在消失的中国古老技艺,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,传承下去,当是中国之幸,百姓之福。 
       《百鸟朝凤》与其说是讲述了中国传统的唢呐技艺从辉煌到没落的过程,还不如说是表现了一种与世抗争的傲骨精神。吴天明导演的作品,从《人生》、《老井》、《变脸》到今天《百鸟朝凤》成为遗作,无不透射出与命运抗争,从骨子里、眉目间传递出的那种执着与坚守,正义与品行胜于钱财的精神风范。面对中国古老技艺濒临绝种、面临失传、消失殆尽、扼腕长叹的困境,焦三爷在最后演奏的百鸟朝凤,既是呐喊,也是呼唤,更是用生命谱写的肚肠寸断的绝唱! 
       鲁迅先生说:“我们自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……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‘正史’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”无论何时,都会有这样一批人,骨子里天生而来的傲然风骨,不哗众取宠,不随波逐流,坚守于传统的古老技艺,执着于心中的那一份圣洁,直至生命的枯萎凋零,从不低头。就象影片中唢呐与西洋乐器的斗法,中国人骨子里折射出的坚韧不拨、宁折不弯的品行,就会象喷薄欲出的太阳。 
       这就是中国人坚持、坚守、从不服输的精神!这就是从骨子里透露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! 
       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”高雅艺术的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阳春白雪,曲高和寡。但艺术需要的是欣赏和理解,而不是同情和怜悯。 《百鸟朝凤》的票房多少,不妨碍、不影响对这部震撼人心的文艺片的评价。著名制片人方励以向大师致敬、下跪求院线排片的方式引起媒体的刷屏和关注,虽挽救了电影的票房,但带来的“情感绑架”等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。 
       尴尬的文化传承,徒留沉重的无奈叹息!就象一座城市,今天拆迁的古旧设施,明天将花费数倍的代价重新临摹、篆刻。对于古老的技艺,不要等它成为了标本和文物,再悔之莫及。 
医疗纠纷咨询热线:13907976620
办公电话:0797-5556650 地址:赣州市章贡区兴国路63号创业家园4-6栋二楼写字楼
你是第 1586541 访客
QQ咨询